欢迎访问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so
这是描述信息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
/
河南农开担保公司创新担保模式“三位一体”助三农腾飞

新闻中心

资讯分类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电话:0371-65808092

传真:0371-65733715

邮箱:hnnt@hnnt.cn

河南农开担保公司创新担保模式“三位一体”助三农腾飞

  • 分类:公司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11-1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前言  “融资难”、“融资贵”是目前农村农民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三农”经济快速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我省作为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益凸显,政府部门迫切想化解这些问题。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我省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财政支农模式,积累了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从去年11月份开始,河南农开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农开担保)承接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风

河南农开担保公司创新担保模式“三位一体”助三农腾飞

【概要描述】前言  “融资难”、“融资贵”是目前农村农民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三农”经济快速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我省作为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益凸显,政府部门迫切想化解这些问题。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我省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财政支农模式,积累了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从去年11月份开始,河南农开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农开担保)承接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风

  • 分类:公司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11-18 16:33
  • 访问量:
详情

  前言

  “融资难”、“融资贵”是目前农村农民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三农”经济快速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我省作为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益凸显,政府部门迫切想化解这些问题。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我省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财政支农模式,积累了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从去年11月份开始,河南农开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农开担保)承接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风险补偿试点工作,与省财政厅签署协议,在省内7个试点地区及焦作市,与当地邮储银行合作,为我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农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截至今年10月底,通过农开担保获得贷款的新农主体达189户,贷款金额达到23061万元,涵盖主粮生产、经济作物种植、特色农业发展等众多农业领域,带动增收近亿元。

  王新磊是临颍县一位普通农民,在村里经营580亩耕地。2015年10月份,王新磊的地租到期,急需支付近50万元的租金,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交租过程。

  “先去的银行贷款,腿都快跑断了,银行就是不给俺钱。农开担保和邮储的工作人员到我家了解情况,说可以给俺提供担保,他们往俺家跑了五六趟,最后俺拿到了30万元的贷款,把地租交上了。”

  “贷款难”、“贷款贵”制约“三农”发展

  王新磊提到的情况是现阶段很多农民都曾遇到过的。

  对于农村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难题,国家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今年7月22日,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联合印发“财农[2015]121号”文件,指出要尽快完善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放大财政支农的杠杆效应,化解农业农村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国务院在8月7日发布“国发[2015]43号”文件,要求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缓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为导向,以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为基础,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融资担保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为抓手,加快发展主要为“三农”服务的新型融资担保行业。

  创新“三位一体”模式破解“融资难”

  2014年10月,省财政厅、农开担保与省内7个试点县财政局签署协议,开始了“2014年财政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创新融资风险补偿试点”工作。通过县财政推荐项目、农开担保为新农主体担保、当地邮储银行提供贷款的模式,将财政支出方式由原来的直接补贴转变为财政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通过担保杠杆功能,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发展。

  按照同样的模式,农开担保又与焦作市农委签署《焦作市农民合作社扶持贷款及担保合作协议》,使焦作市财政设立的农民合作社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1000万元得以放大,引入更多的金融资本解决当地农民合作社融资问题。

  这种合作,开创了担保机构、省市县三级财政及合作银行“三位一体”共同支持新农主体发展的新型财政支农模式。

  从农开担保公司记者了解到,“三位一体”模式是指:省财政厅设立“省级财政融资风险补偿金”;试点县财政局设立“县级财政融资风险补偿金”;农开担保按上述两项风险金金额之和放大一定倍数的额度,为当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各方共同确定的合作金融机构的融资贷款申请提供担保。

  新模式支持的对象是试点县各类新农主体(包含但不限于):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含)以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贷款用途需要用于在新农主体生产经营过程发生的建设厂房、购买农机、支付地租等农业生产相关业务。

  另外,农开担保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审核合格的新农主体如果通过农开担保进行贷款,不必非要提供房产、土地等物品作为抵押物。按照农开担保的项目审批流程,大多数新农主体只用找若干当地公务员做担保或者企业保证担保即可。若遇到批量经营的新农主体,也可以让他们互相之间联保。”

  以上种种措施,都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融资难”问题。降低贷款成本化解“融资贵”

  农开担保与合作银行(邮储银行)进行了多轮谈判,最终确定农开担保与邮储银行的综合融资成本(贷款利率+担保费率)不超过9%,有效缓解了新农主体“融资贵”问题。

  惠农政策便捷的流程和较低的年息,吸引了各地特色农业经营主体批量申请担保贷款。

  云台山风景区所在的焦作市修武县在这次试点地区之列,云台山风景区家庭宾馆是全国家庭宾馆示范产业。每年淡季,是家庭宾馆装修和翻建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资金。过去他们找银行贷款不仅要提供各种抵押物,还要支付15%左右的利息。

  农开担保和当地邮储银行针对云台山家庭宾馆的贷款申请制定了符合当地情况的流程,不仅省去了他们申请贷款时的各种花费,贷款办好的综合成本不到9%。

  2015年一共有17户家庭宾馆主通过新农主体惠农政策获得贷款,总贷款金额达465万元。

  三门峡陕县以苹果经销闻名,当地的果农和苹果仓储户每到9月份苹果丰收的时节都需要大量资金。

  苹果仓储户刘小梅这样向记者说:“过去用钱都是找好多人分别从银行贷款,不仅麻烦,各种费用也很贵。这次农开担保公司给我们做担保,俺家从邮储银行贷到100万元,苹果库顺利扩建。”

  在陕县,一共有15户果农和仓储户通过新农主体惠农政策获得贷款,金额达460万元,成本均在9%以内。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少农户反映,农开担保的介入,不仅直接降低了他们的贷款利率,很多时候金融机构主动找到他们贷款,省去了他们过去申请贷款时的隐性成本。

  新模式降低银行放贷风险

  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财政、银行、担保三方合作形成市场化机制,既能可持续发展,又能规避道德风险,是一个多赢的结果。现在,有了担保公司的担保,银行可以放心放款。而且避免了一对一的营销,有了大批量客户。”

  据了解,农开担保与合作银行合作,对单笔和相关联信贷主体的信贷担保额度做适当的上限控制,逐步建立和强化对借款者的信用甄别与约束机制。一旦代偿率达到一定限度时,将强化业务风险评估和管控,审慎开展新业务。

  截至10月底,通过农开担保获得贷款的新农主体达189户,贷款金额达到23061万元,带动增收近亿元。

  扎根农业培养了懂金融懂农业的专业人才

  成绩获得的背后是工作人员辛勤地付出。据农开担保的工作人员回忆,“曾经有假担保公司打着类似的名目骗过农民的钱财,所以刚开始宣传业务的时候,部分农民是不相信的,有的甚至不让我们进门。我们公司内部一直有着严格的纪律规定,出去看项目,路费和食宿由公司统一报销,到了客户家里,不能收他们一根烟、一分钱。长期坚持下来,农民现在对我们很是信任。”

  “过去对农业很少接触,现在我们都成了农业‘专业户’,种植类、养殖类、仓储类、农机类、食品加工类等新农主体都摸透了,实地看完,农民的资金需求量我们也估算出来了,还款能力和还款意向也能了解到八九分。这些经验,是过去金融专业人才都不具备的。”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农开担保制定了新的新农主体申请担保的管理规则,设置了信用评级制度,对新农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和资金需求额度测算。还有了一套更为科学的保后管理和检查体系,还对新农主体后期资金使用情况打分存档。实现了制定标准、完善流程、积累经验、锻炼队伍的目的,为下一步继续承接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风险补偿试点工作,进行了积极准备,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记者结束采访之时又获悉,2015年度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风险补偿试点工作的财政资金已经到位,并新增南乐、巩义、夏邑、郸城、光山、新蔡六个试点县,加上上年度的滑县、陕县、沈丘、临颍、固始五县,农开担保在新一年度承办的试点县业务增加到11个县,惠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多的新农主体可以享受到政策红利,更有助于坚定他们从事农业生产致富的信心。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扫描二维码
登陆移动端网站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页面版权所有 ©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豫ICP备14012716号

页面版权所有 ©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豫ICP备14012716号